为啥美国没有超级大医院?
发布日期:2015-04-15 13:51 作者: 来源:http://www.yzya.cc 点击:
在美国,似乎在各种医疗机构都无法看到门诊爆满的景象。很多美国医院的床位数,跟国内也无法相提并论。哈佛医学院旗下最大附属医院的床位也仅仅在1000张左右。
再看看咱们中国的医院有多大?
郑大一附院现有床位7000张,年门诊量460万余人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官网上显示其编制床位4300张,2014年门、急诊量491万人次;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网显示现展开床位3218张,2013年门急诊量341.2万人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示年门急诊量突破480万人次,开放病床2618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官网显示现有病床4000张,2014年门、急诊量达到428多万人次;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官网显示编制床位3500张……
美国医疗系统是如何控制病人数量,达到高质量运作的呢?
首先这有赖于美国普遍的转诊制度。根据保险政策的要求,病人要先到自己的家庭医生那里进行首诊,若家庭医生觉得有必要,再转诊给专科医师,从而分流了大医院病人数量的压力。
此外,转诊到专科医师处,必须通过医生办公室进行预约,在固定的时间与医师见面。患者很少能直接去医院找医师,从而保证了医疗秩序。
在医疗质控方面,美国医院又有什么绝招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呢?答案是:“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的概念和思维被引进到美国医疗圈还没多久,其最早来自于“丰田制造系统”的生产哲学,就是基于一系列技术措施,最大化地提供客户价值,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一年的汽车总产量只相当于美国三天的汽车产量,于是丰田公司派人远赴美国学习,慢慢吸收衍变最终发展成自己的“丰田制造系统”。
何谓“精益管理”?
那么,“精益管理”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它是如何运转并提升美国医疗系统的效率的?
1.“精益管理”让人们充分理解工作流程并且对问题进行识别、分析,从而达成共识。通过将临床工作概念抽象化,使其成为一个通用的流程,“精益管理”可以为病人和医疗工作者提供很大的价值。当临床工作者没有意识到问题时,处理问题的流程上就会有很多变异,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常规来遵守。当临床工作者都能认识到问题存在时,就能识别和诊断这些问题的来源,从而更好地了解造成变异以及模糊不清的情况的原因。此外,可以认清各级临床工作人员在全局中所处的位置及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
2.在临床工作中,“精益管理”使用更加可视化的流程来帮助和提高人们发现错误的能力,并让临床工作人员意识到事情到底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工作流程的可靠度。
举个例子,在病人手腕上使用彩色加上文字标注的手环,提醒临床工作者病人的药物过敏情况、需要特别关注的病情等;通过给住院医师和其他临床工作人员一个标准的系统化工作清单,让他们很容易进行自我监督、识别工作中的偏差和失误,从而减少医疗错误。
3.“精益管理”秉持团队合作原则,要求共同认识问题,达成如何解决问题的共识。这种稳定和系统化的问题解决策略,可以为医疗机构打造一个稳定的文化,有助于连贯性地提高医疗质量,也有利于集体学习习惯的养成。
“精益管理”的实地运用
现在,“精益管理”已在美国很多大型医疗中心实地运用。宾夕法尼亚州的Allegheny综合医院(简称AGH)就建立了自己“精益管理”系统,取名为“完美病人照顾”。他们使用了一个从上而下的管理干预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减少中心静脉埋管相关的血液感染,一旦血液感染减少,病人在ICU的住院天数就会减少,从而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病床轮转率,提高医院效率。
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医院内科主任带领ICU主管医生、感染控制护士以及匹兹堡健康促进组织当地工作人员,现场考察大量血液感染病人,把他们的病史整理成统一的流行病学数据、术语进行分析;召集护士讨论医生埋管的操作方法和策略以及耗材的使用情况,统一病史文档记录的方法和格式;召集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统一规定埋管方法,识别每个人埋管手法的变异和不同,统一识别纠正,达到系统化;医院管理层还特别调查发生感染的临床团队,纠正错误,强化交流。通过这些措施,医院ICU的血液感染率得到很大改善,病人住院时间少了,病床轮转率高了。
资讯来源:清创缝合换药包 供应商 扬州市永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