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巨头进军基层
发布日期:2015-03-31 00:00 作者: 来源:http://www.yzya.cc 点击:
过去几年中,受益于生物学、电子技术和人类遗传学领域空前的发展,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系列新设备,用以保护和改善人类健康。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复杂的数据分析手段,正在打破这些领域的传统局限,从医院和实验室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接下来的几篇短文,简要介绍了几项最有前景的新技术,涵盖个人化基因测序、人工视力、癌症、植入式健康监测仪、精神病等领域。这些技术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成功,但总体来说,它们表明新技术不仅在疾病治疗,而且在疾病预防上都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个性化医疗
25年前,当人类基因组计划刚启动时,人们认为这项解读“人体构成说明书”的工程,要数百台测序仪、耗资30亿美元和1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2003年,第一套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序工作顺利完成,但这项重大科学成果还只是一套粗略的草图,其中还有巨大的空白需要填补。
时间飞逝,2012年1月,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产品展,在琳琅满目的赌博机和平板电视之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一款基因测序仪,这台白色的电器跟打印机大小相仿。它能在几小时之内,以1000美元的价格完成一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随着这样的平价基因测序仪走向市场,行业观察家们预测,对普通人进行综合遗传检测的时代已经来临。
然而,人们没有意识到,目前不论是通过医生,还是在网上购买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都没有实际的医学价值。主要问题是,这项技术发展得太快,研究人员对测序结果的解读能力没有跟上。例如,每个人的基因测序结果都必须与大量的其他人的测序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医生才能知道哪些是重要的疾病指标,哪些则可以忽视。另外,许多疾病是由一些罕见突变造成的,而科学家还没有鉴别出这些突变。到目前为止,受益于全基因测序的那一小部分病人,大多具有罕见而明显的基因突变。这对于我们其他人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我们拭目以待。
电子生化眼
芬兰人特霍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炎,这种遗传病破坏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进入中年后不久,他就完全失去了视力。几年前,德国图宾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一块芯片植入特霍的视网膜。这块芯片替代了视网膜损坏的感光细胞(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芯片上有1500个小方块,每个小方块都含有一个光电二极管、放大器和电极。当光线照在一个光电二极管上时,就会产生微弱的电流,经过放大器增强后,传送到电极上,刺激附近的双极细胞产生信号,再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照射在光电二极管上的光线越多,产生的电流就越强。
植入视网膜的芯片为特霍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窗户,让他可以看见约1米外一张A4打印纸大小的范围。通过这扇窗户,特霍可以分辨出人和物体的基本外形和轮廓,尤其是在明暗反差强烈的时候。这戏剧性地改变了特霍与这个世界互动的方式。他10年来第一次能够看见和辨认一些物体,比如餐具和水果,读出大字体印刷的字母,认出自己的亲人。
此后,研究人员不断进步,让植入芯片变得更安全和轻便。最新的芯片是无线的,到目前为止已经移植到了10个人的眼睛内。病人还可以自行调节视野的亮度和对比度。
癌症早期检测
一些微小的颗粒可能会解决医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些所谓的纳米颗粒,直径只有几纳米(一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500个这样大小的颗粒排列在一起,才有一根头发丝那么宽。科学家正在对它们进行改造,希望用它们完成多种任务:将药物输送到人体的特定部位;获取更清晰的器官影像……现在,它们又多了一种用途,科学家想用这些微小颗粒来探测癌细胞,不论它们藏在哪里。
目前,只有当肿瘤大到在扫描图上看得见时,常用的成像工具才能检测到它们。而纳米颗粒,则可以在一个由1000万个正常细胞组成的样本中发现单个癌细胞。纳米颗粒还可以帮助医生区分肿瘤是在恶性生长,还是进行性炎症,或是良性病灶。理论上,通过这项技术,医生还可以知晓癌症生长的速度,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治疗措施。
科学家还想制造一些特殊的纳米颗粒来执行多重任务,比如能在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检测过程中显示肿瘤,乃至输送药物。有了这样的纳米颗粒,医生就可以确认,药 当传统重点城市的大医院渠道增长开始放缓,中国新医改持续释放的基层医疗市场空间,开始激发跨国医疗器械巨头不断向下的动力,而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在守土有责的同时,也凭借企业并购、技术创新等方式向上突破,“两强”角力之下,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竞逐预计将会更加激烈。
基层医疗市场潜力大 国际医疗巨头调整布局
中国自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医改最直接地刺激了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卫生部规财司数据显示,我国2000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平均缺口30%,其中包括全国2000多所县医院、50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3万~5万所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建设,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代表的基层市场,正是中国政府最新一轮持续投入超过1100亿元的新医改重点倾斜的方向。保守估计,2009~2015年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30%之间;医药到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总额将达到537亿美元,市场的扩容将同时给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和跨国医疗器械巨头创造空前的机会。
保守估计,西门子、GE和飞利浦三大外资公司分食了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但由于一方面传统的重点城市大医院市场增长放缓,市场趋近饱和;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市场超出30%的增长率也迫使他们必须对现有战略做出调整。
GE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曾表示“在2009年新医改启动的同时,我们就调整了在中国的整体市场计划,中国基层市场成为与我们大城大医院市场并列的一项工作重点。”和GE同时,西门子也开始关注基层医疗市场,推出简单易用、价格适当的产品,开始在基层细分市场探索。飞利浦则在中国推出中低端X光机、核磁共振、超声仪,以满足基层市场需求。
国内企业突破技术壁垒,不断向上突围
中国本土的医疗器械企业并不甘心自己的势力范围被外来者鲸吞蚕食。最先一批成长起来的本土医疗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和研发创新,打破国外厂家的垄断地位,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大幅增加国产设备进入中高端市场的可能性。
事实上,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中外资巨头与本土龙头企业相互向对方势力领域渗透的格局已经形成,本土公司技术升级以向上一层市场突围的趋势近年来越来越明显。或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或凭借掌握核心科技,最先一批成长起来的国内医疗器械厂家把目光对准中高端医疗市场,加快了撼动外企垄断的步伐。2011年,深圳迈瑞将18%的年营收投在了研发领域,其明确表示希望成为高端医疗设备制造商,并开始向跨国企业占领的中高端市场进军;2013年,安健科技宣布自主成功研发中国首台多功能动态DR,成为全球三个成功出研发动态DR的厂家之一,成功打入国内高端医疗市场,证明了中国本土医疗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挺进中高端医疗领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除了在研发上加大投入,越来越频繁的并购也开始释放本土企业国际化和快速发展的信号。2013年,迈瑞并购美国超声巨头ZONARE、复星医药收购以色列企业Alma进入医疗美容器械市场、微创医疗收购美国Wright医疗骨科业务等等,国内本土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加快市场布局,与国际医疗巨头一争高下。
激烈市场竞争之下 行业洗牌将至
俗话说,大象打架,蚂蚁遭殃。与国际巨头相比,大部分本土企业依靠低成本和低价格赢得基层市场,但当跨国企业放下身段,针对中低端市场开发更多“经济适用”的机器和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基础医疗解决方案时,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日益惨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洗牌将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本土医疗企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厂家则凭借资金优势、规模优势和领先的技术优势加快市场布局,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
资讯来源:血液透析护理包 供应商 扬州永安医疗器械